以学习型组织建设为平台推进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探索

发布时间:2012-11-28 作者: 来源:

      摘要: 本文旨在探索在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实践过程中,分工会如何发挥自己独特的平台,利用目前的“创争”试点,即大学外语部的建设成果,从制度建设和完善、外部学习氛围创建两方面,积极在试点内推行“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注重知行合一”的学习氛围,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建一个团结、奋进、民主、快乐的团队,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在团队的集体智慧下,使个人在教学科研上获益,从而提高教师的发展。在试点建设的基础上,将良好的成功经验推广到学院新的“创争”试点中,做到“以点带面”,真正让试点起到辐射作用。
      关键词:“创争”活动;学习型组织建设;师资队伍建设

 

      目前各大高校都在大力推进“创争”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搭建学习平台,维护广大教职工的学习权、教育权和发展权,为教职工创造更多、更好的学习、成才机会,这不仅有助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也有利于建设高素质教职工队伍,是推进学校发展步伐的有效举措。学习型组织的建设作为创争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组织和个人通过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这“五项修炼”来构建的。学习型组织(Learning Organization),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一书中提出来的管理观念,以共同愿景为基础,以团队学习为特征,以不断增强团队学习力和创造力为核心,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转变观念,不断创新。这一理念与教育界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教师团队合作建设目标不谋而合。随着外语教学改革步伐的拉大,从师资队伍建设上来说,对教师在学历以及教学科研能力上有了更高的要求。外语发展迫切需要国内相关学术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和国家级教学名师来领军,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学术骨干;需要建设校级、院级教学团队。如何才能在现有的条件下培养一支教学科研的精英队伍,是学术界一直在致力于研究的课题。
      一、创建先进学习型组织的必要性
      笔者所在分工会从08年开始在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部建设学院的“创争”试点,并作了不少的尝试和创新工作。在外语教学改革这样的大环境下,分工会如何能抓住学院发展的契机,利用学院“创争” 试点建设的平台,积极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能提高教职工的个人业务水平,也能从侧面辅助学院的教学科研发展。充分发挥分工会小家建设,特别是“创争”试点这一先进典型的模范作用,以提升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为重点,以教学基层组织为主体,“以点带面,星星燎原”,将成功的试点经验推广到分院其他教师团队中去,让分工会在学院学科建设中切实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创争”试点的成果能对分工会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为分工会新的“创争”试点建设提供经验,从而提升分工会工作的水平。
      基于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要求,分工会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平台,利用目前的“创争”试点,即大学外语部的建设成果,积极在试点内推行“提高个人素质、增强专业知识、注重知行合一”的学习氛围,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创建一个团结、奋进、民主、快乐的团队,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二、分工会创建先进学习型组织试点的举措
      1、协助建章立制,完善机制
      制度是规范团队正常运作的保障。大学外语部在成为“创争”试点后,分工会在学院党政领导下,协助大学外语部对有助于形成良好学习环境的方式进行梳理,制定相应的学习、进修制度以及团队管理制度及激励保障制度。
      ①团队成员个人学习、进修制度:先进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离不开每一个团队成员的发展和努力。当成员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他的带动作用也必将给团队带来发展动能和新的提高。为尽可能给团队成员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学院与大外部制定并完善了各种鼓励教师个人学习、进修的制度,如进修人员的选拔方式及选拔程序、进修人员的汇报制度、进修成效的考核等。学院通过制度鼓励教师通过进修来自我提高,大力支持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定期选送教师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访学,让教师在专业研究领域接触到最新的研究资讯。学院通过教师入研究所制度以及各研究所考核制度,拓宽各研究方向的对外交流,由各研究所自主邀请学术界的大家来学院为老师们作讲座,给老师们充电学习,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师的培养,建立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②团队成员间互助制度:团队凝聚力对团队来说就是生命力,向心力的形成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团队成员间的互助制度能成为团队成员间的“粘合剂”,促进团队的整体和谐运作。大外部发挥资深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建立起了一套青年教师导师制,从导师的选择、培养过程、培养成效考核都有明确的规定,从制度上促进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系部确立了资深教师讲座制度,由资深教师给青年教师开设各研究方向的讲座,为青年教师引路。为了给教师间相互学习沟通创造条件,学院制定了督导组以及同行听课制度,规定每个学期教师互听课程不得少于两次。
      ③团队整体运作保障制度:为了确保大外部作为一个整体团队正常运作,有最大的产出成效,大外部建立了集中学习交流考勤制度,将教师的考勤与年终分配挂钩;大外部还建立了教研室教学研讨制度,每两周定期进行一次集中的教学研讨活动,互相交流学术研究及教学状况,共同备课,资源共享。
      ④团队激励制度:激励制度能为整个团队注入活力,让团队有不断发展的生机。大外部建立了四六级通过率绩效评价方式,对四六级通过率高的班级任课教师进行奖励,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学院建立了科研奖励制度,对科研论文、论著进行奖励,鼓励教师作科研;学院设立了院级课题制度,鼓励讲师及以下的青年教师积极申报课题,培养年轻教师的科研能力。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大外部形成了良好的运作机制,成员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促进了“创争”试点教学、科研氛围的营造,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2、协助学习型组织学习氛围的营造
      有了制度保障这个内部因素,外部的推动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分工会在大外部试点的学习氛围营造方面也作了不少的尝试,从外部来推动“创争”试点的发展。
      ①推进大学外语部教师技能比赛:学校每年都举行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从侧面促进教学质量,起到教学示范带头作用。配合学校每年的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分工会积极协助大外部开展大学外语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从讲课比赛制度的完善、比赛的报名组织、评比及成果的共享,分工会都积极参与,协助大学外语部做好比赛工作,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外部青年教师讲课比赛;分工会协助大外部进行优秀教师的观摩课教学研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分工会也协助推进大学外语部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目前大外部有基础英语教学课程群与系列选修课程群,分工会正积极协助大外促成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推选其中的优秀选手到学校参加比赛。竞争带来压力,同时也带来了动力。这些技能比赛不仅给大外部成员带来了展示自我的平台,也为大外部团队成员起到了很好的优秀示范作用,从整体上提高了大外部的教学质量。
      ②分工会教工之家 “荣誉榜”以及学院宣传橱窗的开辟:分工会在工会教工之家的“学习窗”设立“荣誉榜”,将大学外语部“创争”试点内的一些成果进行展示,为其他老师提供借鉴,鼓励教师争优。学院宣传橱窗也对教师教学、科研成果进行展示,通过宣传先进及优秀来为广大教师做好示范引领的作用。这些措施也从侧面激发了老师们的教学科研热情。
      ③总结好经验,进行推广:分工会很注重试点的辐射作用,定期对大外部试点建设进行经验总结,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把具有借鉴意义的措施做法汇集起来,以点带面,进行推广,逐渐形成分院的创新性学习组织群体。
      三、分工会创建先进学习型组织试点的成果
      大学外语部自08年开始创建“创争”试点以来,通过先进学习型组织建设,激发了团队成员的学习力,也逐步成为一个具有创新力和改革魄力的核心体。
      ①团队组建有成效:大外部经过四年来的团队建设,已经形成了由整体团队模式和核心互补模式相融合的新型团队组建模式。大外部整体团队在系部主任的带领下承担了全校大学英语课程,从教研计划到学期、学年的总结,系部主任与年级小组长们一起协作,并认真实施,每两周进行一次集体的教学研究活动,确保教学质量。11年,大学英语课程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除此以外,大外部还承担了沟通系列选修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实行小组合作任课制,以核心互补模式组建,即以教学大纲为中心组建团队,成员实行流动制。经过这几年的实践,各个课程组都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完善的教学体系,也促进了教师们的科研产出。以11年为例,学院设立的院立课题中四分之三都是大外部的课题,其中大部分是对沟通系列课程建设的研究。
      ②课程建设有成效:大外部在课程建设方面成果喜人。基础课程大学英语课程已经是校级精品课程,目前已经拥有20个多媒体学习教室以及一个英语自主学习中心,每天面对学生免费开放,由大外部老师轮班进行辅导。这样的教学模式让整个大学英语基础课程成为真正的立体化课程,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近年来,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通过率一直都稳定在85%左右,这也说明了大学英语精品课程建设的成效。目前该课程正致力于建设成为一门省级精品课程。面对四级后的沟通系列课程无疑是精品课程建设的另一个成果,目前有14门成熟的课程,呈现百花齐放的趋势。其中高级英语课程已经建成为校级重点课程,标准化英语通过几轮的教学实践,已经逐步形成了自编教材。大学英语任课教师每年组织学生参加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希望之星英语演讲大赛”,频频获奖,较好地满足了培养大学生综合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要求。
      ③教师个人发展有成效:学习型组织的建设最终对个体也产生了积极的带动力,团队成员在良好的氛围下也获得了个人的发展。近四年来,课程组教师发表学术论文120多篇,其中核心及以上20多篇;课程组近三年来获省厅级课题10余项,教育部课题2项。学习进修制度经过这三年的运作,也有了丰硕成果,目前大外部博士有8人在读,每年平均有3人赴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学习,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趋势。
      四、结语
      教学科研的各类产出是对大外部“创争”试点学习的肯定和以后的激励。从科研论文的发表,到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从学生获得的各类大学英语奖励,到团队成员的各项个人荣誉,都是推进教师团队合作建设,创建先进学习型组织的成果。大外部试点建设取得的经验也将以点带面,辐射到学院的其他系部及研究所,逐渐形成分院的创新性学习组织群体。

                                     参考文献:
     [1]王建军.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71.
     [2]彼德•德鲁克.未来的管理——25位卓越管理大师关于管理的新思维与新技巧[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147-148.
     [3]乔恩•R•卡曾巴特.团队的智慧-创建绩优组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11.
     [4]陈雅玲. 教师团队合作学习:生态取向的教师发展机制[J]. 当代教育科学, 2011(15):26-29.
     [5]周虹,韩瑾. 大学教师团队合作教学的理念和实践[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88-190.
     [6]文秋芳,任庆梅. 探究我国高校外语教师互动发展的新模式[J]. 现代外语,2011(34):8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