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不断提高、教师队伍不断扩大,教师素质也不断增强,面对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高等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素质的增强被放在了显著的位置。然而,对于习惯了一成不变教书生活的广大教职工们来说什么是建功立业,什么是为国分忧、为民解惑、什么是真正的教书育人等问题,没有做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认知。何谓建功立业?在我看来,建:建立;功:功勋;业:事业。建立功勋,成就大业。宋代的苏轼在《上两制书》上说:“古之圣贤建功立业,兴利捍患,至于百工小事之事皆有可观”。这是古人的建功立业,对于今天的我们仍然有启迪意义和教育意义,真正的建功立业并非响亮的口号、惊天的事迹。真正的建功立业是“百工小事”,就看我们如何使之“可观”了。本文即以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如何在教职工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为例,探索在教职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途径、载体、方式,从而实现建功立业活动的制度化、长效化、新颖化。
关键词:教职工、建功立业、途径、载体、方式
一、 在教职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途径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坐落于美丽的“东方休闲之都,生活品质之城”——杭州,是浙江省较早成立的独立学院之一,目前在校学生人数多大7000多人,在校教职工400多人。作为一所独立学院,其教职工的人员构成以及学生的结构素质和国家的重点高校是有差别的,和一般的普通高校也有所不同。独立学院的教职工大多数是一些刚刚毕业不久的研究生甚至是本科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80后的年轻人,他们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价值观念、人生态度都有很鲜明的特点,对于经历过枪林弹雨和暴风骤雨洗礼的老同志来说,或许深知什么是建功立业,什么是为国捐躯和为国贡献,对于这些80后的年轻人来说建功立业或许太过空洞和乏味,因此针对这种现实,我们必须找到适合独立学院教职工自身特点的建功立业途径,不可一味的喊口号、树大旗,以现代科技学院为例,我总结了一些有效途径,或许这些途径不是最鲜明、最有特点的,但是,可能是最有效果和最适合的。首先,我们将建功立业活动定义为“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既然叫“立足岗位,建功立业”,那么,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先立足岗位,什么叫立足岗位?立足岗位不是让你先霸占者岗位,不给别人机会,恰恰相反,立足岗位就是要让你先有可能立不了足、站不住岗。怎么样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竞争上岗啊,和普通高校的事业编制不同,独立学院一律实行的是人事代理制的人事制度。做的不好真的是有可能解聘你,最起码做的不好岗位可以不聘用你,针对目前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中国年轻人来说,这一招还是很管用的。没有工作就吃不上饭,何谈发展和人生价值。因此,“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即是一句口号,也是一个途径。其次,立足本职工作,开展竞赛活动,评奖评优。将建功立业同岗位、部门和个人三者结合起来,只要一提到竞赛,年轻人的心理就会起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对竞赛失败的担忧,也包括对竞赛成功后受到奖励和重视的喜悦,年轻的教职工既不希望自己个人在评比竞赛中落后,也不希望自己所在的部门在评比竞赛中落后,这样以来,“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就落到了实处。为此,学院每年针对各部门的教职工开展评比,这种评比既包含自我评价,也包含领导评价,也包含同部门的他人评价,三位一体,有理有据,设立有:“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辅导员”、“优秀教务员” 、“事业家庭兼顾型”先进个人、“优秀工会工作者”等等。通过设立窗口,树立典型和先进,让建功立业的活动在岗位职责的履行中获得实现。再次,注重成才达标。在教职工开展各种形式的“自我成才达标”活动,要求教职工通过自我学习,能做到“四自”,即自定目标、自我承诺、自加压力、自学成才,不断增强竞争能力和创新意识,立足岗位“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超前培训,更新知识,储存技能,在全院教职工中开展主动学习的热潮。
二、在教职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载体
在教职工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主体当然是广大教职工,载体也应该围绕主体进行,载体可以有很多,但主体和目标却只有一个,我们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主要目标就是:提高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升自我的知识与素养,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超越。据权威调查显示,现在的年轻人很害怕自己被社会抛弃的人占80%,95%的年轻人工作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加是为了将来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为此,现代科技学院在广大教职工中开展了:(一)“读书 长技 育人”为载体的活动,多读书、读好书,不仅是当下年轻人的第一要务也是全社会的第一要务,只有多读书、多领会知识的要义、多拥有一份育人成才的技能才可以实现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也才能使自我价值得到实现,自我的素养得到升华。(二)不管是开展建功立业活动也好,还是在教职工开展的其他的所有活动也好,所有的目标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才培养,培养不了优秀的人才和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就称不上合格的高校,也称不上合格老师,为此,学院将建功立业与“育人成才”相结合,实行党员承诺制,实施党员“一对一,共进步”工程。老党员带领新党员和预备党员,通过梳理学院、学校的发展历史、工作制度,理顺学院发展的脉络,将建功立业与党员活动挂钩,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提升建功立业活动的群众基础。(三)开展党员同志“三联系”工作,党员联系困难学生;党员联系困难寝室;党员联系班级;分发了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党员“三联系工作手记,将三联系工作细化、系统化、制度化。为建功立业活动的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和奠定可靠出路。
三、在教职工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方式
在谈方式之前,我们先对方式与方法做个简单的区分。其实方式与方法就像手势与手法一样,手势一般简单明了、直观、特点鲜明;手法一般具有一定条理性和规范性,也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其实方式与方法的区别也就在于此,方法一般要求系统、规范、有效,方式要求简单、直观、易行。针对这点,我认为在教职工中开展建功立业活动的方式一方面必须围绕主体进行、围绕主题进行,还必须围绕活动的特点进行,首先围绕主体进行,既要把在教职工开展的建功立业活动在广大教职工从分展开,也要将这种思想在慢慢根植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内涵的培养上面。教职工的建功立业是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提高本质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提升自我的知识与素养,实现自我的价值与超越,这是教职工建功立业的重点,对于学生培养他们的情操和社会意识、增长知识与技能,将来为自己、为社会做有意义的事情才是关键。其次围绕主题进行,建功立业可以有很多的主题,可以是“立足岗位、建功立业”,可以是“实现价值、建功立业”、也可以是“育人成才、建功立业”,更加可以是“扎跟书海 建功立业”。 最后,围绕建功立业活动的自身的特点,必须寻求最直观、最容易引起共鸣的方式来进行,为此,我们采用了针对个人建功立业活动的“促膝长谈”,就是让同部门的人坐在一起进行岗位工作的交流,让部门领导点评的办法,将建功立业与岗位工作相结合,实现岗位工作和建功立业的双赢。针对学院的建功立业活动,我们是重点培养青年教职工的爱校、为校、我校的意识,作为独立学院,有些青年教职工是有自卑感的,他们感觉自己在独立学院教书或上班,有些比不上其他一般高校,为了消除这种自卑感,我们通过与其他兄弟学院的比赛和活动来进行化解,在多次的交流与竞赛中,年轻老师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逐步消除了心理的自卑,学院的建功立业也活动了实实在在的果实。
四、如何使建功立业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新颖化
如何使建功立业活动制度化、长效化、新颖化?我想制度化需要有制度的支撑,建功立业要制度化必须要有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支撑,制度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建立的完善的,制度化的东西一方面可能会带来操作上的便捷和规范,但有时候也会限制创新和激情,因此,好的制度就是要不断调整和改进,不断适应新的变化,我们建功立业活动的制度化建设也需要有这样的目标和追求,动态的制度化建设才是活的灵魂,才是建功立业活动长远发展的不竭动力。长效化无须多解释,就是要长时间、具有持续性,长效化的关键在于坚持,别无他法。好的方式需要继承,好的做法需要弘扬,好的创意需要行动,好的成果需要肯定和巩固。其实,建功立业活动的新颖化才是最难的,难就难在建功立业活动一方面太大、难操作,另一方面难在其群众认同度差,如何实现活动可以吸引人、能够吸引人是最难的。我想一味的强调建功立业是不可取的,也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如果我们真有像重庆卫视这样的强力支撑,也可以将建功立业做的很好、很大,很气派。但是,对于一个独立学院来说,这显然有些不太实际,因此,立足实际就是最大的新颖化的来源。新颖的创意主题来自身边的小事,新颖的活动方式来自于简单易行的做法,即使最简单的一场报告也可以是建功立业活动新颖化的有益尝试。那么,我想将建功立业根植于创新的工作、努力的工作中才是建功立业的强大支撑,我在思考建功立业的话题时其实想了很多,最关键的不是什么建功,而是立业,而立业其实是从立人开始的,这对于工作在高校的广大教职工来说更是如此,以人为本,以德为先,教书育人,不断实现自我成长,并将自身的成长带给学生,并使其成长成才,这才是真的建功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