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建和谐校园为新目标 加强基层工会组织的能力建设

发布时间:2007-09-29 作者:周海英 来源:

                                                 外国语学院分工会主席  周海英

      摘要:高校基层工会与其他工会基层组织不同,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本文从建设和谐校园这一目的入手,着重论述基层工会只有在激发校园的创造活力,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正确对待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方面充分发挥作用,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校基层工会组织  和谐校园 三个代表 教代会 校园文化
      高校校园与社会其它环境相比,是思想相对比较活跃,对现代政治发展有较强认同感和实践欲望的地方。这一环境中的人们对政治民主的理解程度、追求程度都比较高,民主意识比较强烈。这种追求和意识,客观上会转化为某种行动,或者或多或少地会体现在校园成员的行为模式上,使得校园更加活跃、观点更加多元、诉求更加多维。在现有管理体制尚未变革之前,难免在发展趋势上客观的存在“新”与“旧”的冲突,但矛盾双方均有充分正当的依据和理由。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对于和谐社会所体现出来的民主政治内涵会有更为迫切的诉求。
      高校基层工会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肩负着重要使命。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进程中,高校基层工会的职能和作用决定了应肩负的重要使命。协调改革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促进公平公正公开,维护学校稳定和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教代会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任务。和谐校园具体体现为:一是要有和谐民主的法治环境,尊重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意志表达权、民主监督权;二是要有公平公正的工作生活环境,使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个教职工,让每一个人都享有合理的收益、均等的机会;三是要有安定团结的稳定环境,健全的利益协调机制,正确处理各种矛盾。
     高校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基层工会组织要围绕学校工作大局,在学校总工会的领导下,发挥统筹兼顾、协调各方面利益的优势,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努力促进学校各项政策措施的公平、公正、公开地实施。为此,一要坚持源头参与;二要坚持民主监督。使民主办学,以法治校的方针有效地贯彻落实。
      激发校园的创造活力,增强教职工的凝聚力,是基层工会、教代会参与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目标。伴随着高校改革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地建立新的教育机制,尤其在办学理念、管理体制、学科结构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迫切需要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面对高等教育日趋激烈的竞争态势和高校内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的状态,基层工会组织作为联系广大教职工的直接联系组织,更要有所作为,既要激发教职工的创新活力,又要纾缓各种矛盾,为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努力铺设一条和谐发展之路。
      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科学发展观,引领教职工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建设。
高校基层工会要积极发挥优势,努力担负起建设和谐校园的重要使命。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建设和发展这个中心,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依靠教职工,服务教职工的宗旨。充分发挥工会阵地优势,组织工会干部和教职工深入学习贯彻党各项方针政策,引导广大教职工,统一思想、坚定信念,把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学校的改革和发展事业中来。
      二、继续完善教代会制度,不断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
      和谐校园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校,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教代会作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要逐步完善制度,积极探索新的方式和途径,寻找新的切入点,进一步推进学校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促进学校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要广泛了解民情,集中民意,承担密切联系群众工作,动员和组织更多的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校管理真正朝着依法行事的方向发展。第一,要发挥教代会源头参与的主渠道作用。凡涉及教职工利益的各项方案在酝酿形成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和体现教职工的意愿和要求,学校重大发展规划和涉及每个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改革措施必须经教代会审议通过,方能推行。第二,要以教代会为载体,坚持民主监督,促进校务公开。要把教代会作为校务公开的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拓宽校务公开的渠道和内容;工会要承担好校务公开的协调运作、监督与信息反馈工作,保证校务公开的操作规范和有效性,推动校务公开工作的有序开展。第三,要利用教代会的职权,建立和完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制度,推进干部评议工作,形成有效的干部监督机制。通过不断拓展和创新依法治校的形式和渠道,扩大教职工有序的政治参与,保证教职工在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中发挥主体作用。
      三、履行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构筑全方位维权的格局。
      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工作的基本职能,也是代表职工利益,维护职工的根本利益和具体利益的具体体现,突出维护职工职能也是工会职责所决定的。如何维护职工权益,为职工说话办事,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职工之家”,这是新形势下现代企业职工对工会组织的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大期盼。通过组织学习班、专题讲座、普法宣讲,深入基层实际调查,使工会干部和职工都能了解掌握职工有那些合法权益,有那些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从而代表职工来维护这些权益,特别强调的是工会应要认真学习,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工会法及有关法律为武器,以鲜明的职工代表者和维护者的身份,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作为基本职责来履行,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主流文化具有健康活泼、清新高雅、蓬勃向上的特点,是构建和谐校园最重要的因素。但由于受当前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元化的影响,以及校园文化主体的价值取向、文化修养、知识结构、志趣追求的差异,校园文化呈现出非主流文化日趋盛行的态势。为此,必须高度重视和正确认识和谐与不和谐的辩证统一。一要承认和尊重文化多元化。在高校校园里,无论地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无论是学科文化还是非主流文化,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和空间,不能用主流文化或者本土文化去替代它、挤占它。二要承认文化的多元化也是一种必要和趋势。三是多种文化和谐相处、共生共荣是完全可能的。所以,尊重和承认文化多元化的态度,是我们对待校园多元文化应有的基本态度。既然文化多元化是必然的、必要的,和谐相处也是可能的。那么,我们要遵循“兼容并蓄”、“百花齐放”的方针,寻求促进校园文化共同繁荣、和谐发展的切入点。首先是在不断的文化融合中寻找契合点;其次要使这个契合点符合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规律;再次使这个契合点要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有利于高校师生精神风貌的培养以及和谐校园的构建。就像费孝通先生曾强调的那样“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对待校园文化的多元化,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
      工会组织能力建设应是多方面,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只有工会组织干部成员素质和能力的提高,才能全面做好工会工作,很出成效,才能真正成为职工利益的代表。
      总之,和谐校园建设不仅是一项长期工作,同时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合作,各尽其能。需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主动投入和谐校园建设。基层工会组织更要履行好参与职能,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和谐校园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机制,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稳定、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 关璇. 工会是党群之间的连心桥[J]. 兵团工运 , 2002,(04)
[2] 做好新时期企业工会工作[J]. 中国石化 , 1999,(08)
[3] 甘国宾. 论新时期企业工会的地位和作用[J]. 求实 , 2005,(S1)
[4] 李培良. 法律为您服务 外国企业工会与我国企业工会的异同[J]. 中国中小企业 , 2000,(12)
[5] 张凤英. 浅谈企业工会维权的有效途径[J]. 中国职工教育 , 2006,(03)
[6] 刘健萍. 高职学院工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6,(02)
[7] 韩跃. 浅析创新工会工作[J]. 中国工运 , 2005,(03)
[8] 李小荣, 鲍时法. 关于高职学院劳务工加入工会的思考[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5,(03)
[9]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改制企业工会工作[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5,(01)
[7] 贺建国. 浅谈工会工作的创新[J]. 工会理论与实践-中国工运学院学报 , 2004,(05)
[8] 郭增印. 坚持科学发展观 创新工会工作[J]. 工会博览 , 200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