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校园”的建设与工会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07-09-28 作者:裘国红 来源:

                                           计量测试工程学院分工会主席    裘国红

      摘要:和谐校园应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也是构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校园不和谐现象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和谐校园建设的具体做法和建议和工会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 和谐校园,建设,工会
      和谐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和一种思想被世人所推崇。和谐是指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构建和谐社会是人类孜孜以求的共同愿望。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和工作任务,如果将这一任务落实延伸到学校,那就是要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校园。和谐校园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是由学生、教职员工、领导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社会组织。学校和谐与否反映出学校质量、效益、规模的整体发展速度。所以,构建和谐校园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的需要,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需要,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然而,和谐校园的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学校全体教职员工的精诚合作和共同努力,需要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与紧密配合。同时,还需要学校外部条件的支持与帮助,要有建设和谐校园的措施途径和具体做法。这样,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校园建设,才能使教育事业真正走上和谐发展的轨道。
      一、校园不和谐现象及成因
      从学院教职工队伍建设看,还存在着如下不和谐现象。一是心理压力造成人际交往中的互相排挤。为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从学历达标、学历提高、学科带头人三个层次培养教师,学校也实施了各种考核、竞争和奖励机制。工作矛盾和利益冲突给学校教师间的交往造成较大的影响。受市场经济影响,要求教师完全讲奉献已不现实,学院也本着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原则,于是学科起点不一致、教学工作量不一致、班主任津贴、机关人员津贴不一致等造成教师间一改知识分子过去的“斯文”,遇见评职、评优等好事也就该争必争,当仁不让了。凡此种种,人际关系的和谐遭到了破坏。
那么,造成上述状况的原因很多,归纳、概括起来主要是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各种文化的相互碰撞,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等等,这些都在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二、建设和谐校园的途径
      上述种种不和谐现象当引起到度重视,要逐步调整、理顺,直至走上健康的发展轨道。否则,任其发展,将会给高等教育的发展造成极大的不良后果。高校是社会大系统中的小系统,高校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校要构建和谐校园,既要从全社会高度认识和谐建设的内涵,又要明确高校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提出切实可行的构建和谐校园的目标和任务、措施及保障,从工会角度来说,应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一)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生态校园,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本途径。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特征,对于促进和谐校园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先进的校园文化包括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良好的校园环境、正确的价值取向,还包括学校的校容校貌、校园建筑风格、教学科研设备水平等等。这里教职员工既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也是文化建设的客体,既是大学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大学文化的接受者。要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就要坚持用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师生员工,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这对于活跃校园文化,彰显校园文化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积极组织学院各类文艺体育和休闲活动,增强学院的凝聚力,使学院真正成为教职工的小家。
      (二)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学院实现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
      学院人际关系主要包括管理层之间、教职工之间、管理者与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的和谐是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学院发展目标的重要条件。同时,和谐的人际关系还有利于营造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学习环境。高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的圣地,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师的一举一动,服务人员的举手投足,都会给可塑性很强的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为此,应当努力营造领导关心体贴师生员工、师生员工支持领导、教师尽职尽责、管理人员热忱服务、学生勤奋好学、全院上下团结奋进的和谐氛围。切实为教职工排忧解难,当教职工的贴心人,增进和谐,以人为本,关心教职工,竭诚为教职工服务是学院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从工会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为他们排忧解难,济难救困,把党的关怀和社会的温暖送到教职工的心坎上,当教职工的贴心人、第一帮扶人。
      (三)收入分配制度的和谐是学院发展建设的杠杆。
      在大学和谐校园建设的过程在中,制定和执行合理、和谐的收入分配制度一直是各高校追求的目标。当前各高校也都本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制定和实施收入分配制度。但如果收入差距拉得过大甚至偏离了劳动的实际情况,同样也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因此,学院在运行内部分配制度时要处理好以下两方面关系:一是公平和效率的关系,二是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的关系。如果偏重于物质奖励而忽视精神奖励的作用就会使改革步入歧途,这与和谐校园建设是背道而驰的。学院必须做好教职工津贴分配方案。广泛征求各层面的意见,兼顾公平,尽量做到使广大教职工满意。
      充分发挥学院工会的作用,开好学院的教代会,健立健全学院各项规章制度,及时反映各个层面的意见,监督学院领导做到财务公开,让教职工放心,开心。
总之,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目标,也是一个建设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学院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切实做到追求的和谐、文化的和谐、制度的和谐、整体工作目标的和谐,使和谐校园的建设成为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动力、保障。

      参考文献
      1、何文华: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 ,中国职工教育, 2007.2 。
      2、王春东:学校建设应以和谐为导向,当代教育论坛,20007.2 。
      3、肖凡:和谐校园建设简论 ,辽宁师专学报, 2007.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