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加强高校二级工会的建设,必须充分挖掘和运用其建设的有效载体。文章结合现有问题,提出要创新二级工会组织载体,激活教职工民主管理意识;创新二级工会运行载体,畅通教职工民主管理渠道;创新二级工会评价载体,优化教职工民主管理环境。
关键词:高校;二级工会;建设载体
随着高校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推进,管理重心的下移,工会的二级管理需求也逐渐凸显和强化。二级学院工会直接面向和服务于院系全体教职工,它既是上级工会精神和工作的传播者和落实者,也二级学院建设的参谋者和推动者,更是教职工心声和愿望的反映者、教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它是情感纽带,联系着校院上下四方情;它是信息桥梁,传导着改革发展八方意;它是维权平台,维护着教职员工的合法权益。加强高校二级学院工会建设,有利于推动和健全基层民主建设,有利于激发教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学院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创建和谐向上的学院文化。
但目前高校二级学院工会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一高三低。“一高”是指行政化、指令性偏高。二级工会工作的开展,大多服从于上级工会指令性意见,自下而上活动较少,创新性工作能力较弱,二级工会通常更像一个行政办事机构。“三低”是指二级工会制度化偏低,工会影响力偏低,事务源头参与率偏低。“三低”之间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因为制度不完善,二级工会职能和定位不清晰,源头参与率不够,民主监督也较弱,二级工会成为一款必备硬件,但软件建设却没跟上,工会凝聚力不高,教职工认可度偏低,影响力不大。问题的存在使得二级工会的创新建设迫在眉睫。如何有效地开展工会工作,有效地维护教职工权益,真正推动学院民主政治建设,充分挖掘和运用工会建设的载体是至关重要的。
一、创新二级工会组织载体,激活教职工民主管理意识
组织载体是二级工会为了开展工作所依靠的组织力量,它包括健全可行的规章制度、充满活力的机构设置和温馨互动的教工小家三个主要方面。
1、制度建设是根本保证。校级工会建设较成熟,一般都已形成较完善的相关规章制度。但二级工会缺乏制度要求和保障,在开展工作中通常比较被动,缺乏计划性、前瞻性和有效性。依据《工会法》、《工会章程》、《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工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劳动法》、《女职工权益保障法》等法令以及本校工会的规章制度,二级工会可以相应地制定系列更具体明细、适用本院院情的制度:《二级工会工作制度》、《二级工会各工作委员职责》、《工会工作作风和方法》、《二级工会走访制度》、《先进分工会小组评选标准》、《二级工会财务制度》、《二级学院教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等。制度要随学院发展逐步完善、并要开展适度宣贯,以便教职工明确了解权利,并依法行使权力。
2、机构设置是基本保障。二级工会机构设置主要包括工会主席、工会小组、工会小组长、工会委员四个层次,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到工会运行的顺畅性和有效性。所以二级工会在机构设置中应把握三个结合:与学科、专业建设相结合;与党团建设相结合;与形象建设相结合。工会小组设置要与学科、党支部、团学的建设保持一致,以便推进分院各项工作齐头并进,和谐发展。人员设置既要考虑人员的学科属性、支部归属,更要考虑其综合“形象”,要动员和推荐有爱心,有热情,亲和力强,群众基础好,敢担当的教师来参与到工会的基层工作中来,真诚为教职工服务。学科、支部、工会三者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形成了强健有力的三脚支架,为学院发展保驾护航。
3、教工小家是工作把手。教工小家是二级工会开展工作的基地和平台。一个优秀的教工小家,可以让工会组织变得有形有声有活力,让教职工感到亲切温暖有依靠。教工小家的建设可以形成虚实结合的两种界面:一是真实可见、舒适温馨的实体小家,二是互动性强、传递快捷的网络小家。两个小家在功能设置和管理上要具有互补性和兼容性。小家建设要注重内容建设,不能简单地挂个牌或建个网页。小家内容应丰富、翔实,应根据工会工作,大量收集教职工在事业和家庭,在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活动中的成就、努力与问题、困境,要开展系列调研,探究成就与问题的成因,以助推工会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小家内容要有细致的梳理,不能简单罗列,要能反映二级学院的发展线索,能体现二级学院的建设成就和精神风貌,能传导积极向上的分院氛围和文化,能展现分院凝聚力和团队精神,让小家能成为一种精神上的引领。小家建设要细微温情,能触及教职工心灵中的柔软之处,让人感到温暖贴心;小家建设要粗犷豪迈,能大笔墨地展示学院的建设与成就,让人信心百倍,踌躇满志;小家建设要有动感活力,开放共享,能吸引大家主动进家畅聊,把烦心事留下,把快乐带走。
二、创新二级工会运行载体,畅通教职工民主管理渠道
运行载体是指二级工会为了开展工作而借助的方式和方法。其载体较多,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1、源头参与。二级学院的管理与决策主要通过党政系统进行制定和推行的,工会要真正做到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必须要源头参与二级学院管理事务,才可能有效预防、监控和纠正学院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才可能做到从源头维护教职工权益,才可能去进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集体,眼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的思想工作。二级学院党政领导要支持二级工会将源头参与学院重大事务明确纳入到制度规范中,如参与分院重大事件的决策,参加分院事务的协调,完善教代会制度,参与院务公开等等,并明确工会在其中的责权关系,以确保工会工作推展的规范化和合理化。而二级工会在源头参与中,也应深入教职工广泛听取意见,在源头上向党政领导进行反映汇报,并提出可行性建议,从源头上做好问题的交流与反馈工作。
2、渗透工作。随着高校改革深入及社会关系多元化,教职工的思想复杂化,需求扩大化。二级工会要从以往坐等、半封闭状的工作模式,改为主动探求、开放式的多元化工作模式,去行政化管理。在开展工作中应紧紧围绕教职工关心、重视的问题,积极开展调研,深入分析和探究教职工教学科研中存在的问题和难题的缘由,把教职工的问题和难题作为工作开展的切入点,最大限度地为教职工排忧解难,避免闭门造车或熟视无睹现象。切实落实走访制度,解决教职工实际问题。切实落实教代会细则,规范教职工参政议政的每个环节。切实做好先进模范教师的榜样示范宣传工作,推动教学科研工作发展。切实把握每个阶段的工作重点,用突破重点工作来推进整体工作的前进。只有这样,才能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扎根日常工作,稳定教职工队伍,促使劳动关系和谐,把教职工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
3、开展活动。开展活动是二级工会做得最多,认可度最高的事。常规化的、健康有益活动的开展,能很好地促进教职工间的感情交流,和谐人际关系,增进团队精神,有利于学院凝聚力、向心力的加强。真正做到发动全体教职工踊跃参加,应注重活动设计和开展的“一创”“五结合”“三忌”:“一创”是创立有本院特色的活动品牌。“五结合”是指活动要结合学科、专业、团队建设;要结合学院重大教科研活动;要结合创先争优支部活动;要结合学校工会活动安排;要结合教职工家庭和谐建设。“三忌”是指活动忌过多、过杂、走过场。二级工会如果合理设置活动,主题鲜明,并能发动全民参与活动,形成良性循环,则更能聚民意,集民心,增强学院战斗力,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三、创新二级工会评价载体,优化教职工民主管理环境
评价载体是指二级工会为了加强自我建设和发展而借助的途径和手段。二级工会的健全与完善,本身就是校院民主管理的充分体现。
1、二级工会自我评价。工会的使命是在党委领导下,围绕学校、学院的工作中心,准确理解和把握各项政策与措施,充分调动教职工积极性,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确保教职工队伍的团结统一,以便更好地为大局服务。工会的职能包括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这诸多因素要求二级工会必须有较强的参政议政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准确理解政策精神,能与时俱进地用先进理论指导工会工作。但二级工会委员们一般都是兼职的教职工,都身兼教科研任务,二级工会只有创建学习型工会组织,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究,多思考,多调研,多参加培训,才能提升自我建设和自我评价的能力,才能创新性地、高屋建瓴开展服务工作。二级工会在自我评价设计中,应围绕着工会四项职能和工会具体工作进行内容细化,从德能勤绩廉五个视角进行分类,注重实际工作能力,避免空泛杂。
2、教职工满意度评价。高校二级工会是教职工的群众组织,教职工的认可度体现工会工作的成效性。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教职工对二级工会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可以反映出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后期持续改进。除此之外,可以在教工之家设置意见和建议箱,随时欢迎大家集思广益。也可以在网络小家的论坛中、在线交流中设置主题议题,让大家参与讨论,从中获取工会工作改进思路与方式方法。
3、第三方评价。所谓的“第三方”,通常是指具有权威性的、专业性的中间机构或组织,由他们制定一系列评价标准来对业内各组织进行评定,得出具有说服力的结果与报告。这里指的第三方评价主要是指学校工会。学校工会通过对各二级工会的工作指导,培训,各类奖项的评比,活动的开展,对二级工会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和客观评价。第三方评价有利于二级工会进一步扩大视野,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纠正工作偏差,推动工会工作上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任和平.高校二级工会辅助党组织开展群众工作的创新构建[J].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2]余立,谢桂生.转型期高校工会的维权角色分析[J].工会论坛.2012(3)
[3]姚新章.关于我国工会的性质内涵、基本任务和发展思路[J].理论探索.2007 (2)
[4]易仲芳.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工会源头参与民主管理的“Dn+1”模式研究[J].工会论坛.20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