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量学院青年教工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1-11-17 作者:李世伟 来源:

      摘要:本文对中国计量学院青年教工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我校青年教工具有的特点,存在的优势及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给出自己的一些想法。
关键词:青年教工;工会;

      随着中国计量学院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的数量在急剧增加,给学校补充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问题。下面准备就我校青年教工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对青年教工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青年教工的生活和工作现状
1、青年教工的学历不断升高。随着最近几年学校招生规模增加的势头在逐渐减弱,教师的需求量也在减少,导致学校对青年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最近几年学校进的人绝大多数具有博士学位,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教师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是38%还多。
2、青年教工的压力不断增大。这里说的压力有教学科研的压力,也有生活方面的压力。因为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青年教师因为刚从学生时代参加工作,教学的经验比较欠缺,科研的基础也很弱。再加上现在的青年教师都要面临结婚,生子,赡养老人,买房等方面的问题,所以生活的压力也非常大。
3、青年教工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最近几年学校进的青年教师非常多,学校里能提供的教学,科研的资源相对有限,不能一下满足这么多青年教师的需求。比如申报科研项目,青年教师本来基础就相对较弱,再加上申请的人又比较多,所以竞争现在是非常的激烈。
4、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条件收到一定的限制。现在学校申请项目基本上都是所有老师在一起pk,青年教师由于自己的年轻,在申请项目,享受学校资源方面明显跟老教师相比具有劣势。
4、部分青年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够准确。现在青年教师来到学校以后,马上听到的就是年底分院的考核要求多少课时,多少科研工作量。因为我校现在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对科研的要求相对较高,很多分院都是年底考核时,科研只要足够可以抵教学,而教学不能抵科研,且教学只要求数量,而对质量没有要求。导致很多年轻教师就认为,平时只要花时间把科研做好就可以了,教学不做,或教学比较差也没有关系,就把自己定位一个只需搞好科研就可以的教师。
二.针对这些问题自己的一些想法
1.学校更多的关心青年教师的生活。
      其实现在学校领导和学校工会的领导对青年教师还是比较关心的。学校的多项重要文件中都提到要关心青年教职工。学校每年也都专门召开青年教工座谈会,听取青年教师的一些真实的想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绝大部分分院里,青年教工的地位并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这跟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较弱有很大的关系。另外,现在杭州市生活的成本越来越高,房价高的都只能让很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望而兴叹,所以建议学校如果有条件的话,应该更多的为青年教师争取一些买房等方面的机会,从而减少青年教工的生活压力,解除青年教工的后顾之忧,从而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
2.学校应进一步规范分院考核制度的导向作用。
     作为学校的发展目标,是要把我们学校建设成为一所教学科研型大学。由于我们学校比较年轻,科研实力相对较弱,所以最近几年对科研的侧重非常明显,这本身没有问题。但是搞好科研的同时,如果忽略教学则是完全错误的。因为学校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培养学生,所以任何工作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师搞科研的目的是更好的利用科研的成果促进教学,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赚钱的手段。毕竟学校不是一个科研机构。所以每年分院制定的政策是科研可以抵教学工作量,而教学不能抵科研,且对教学质量没有要求。给青年教师的第一感觉就是,我只要搞好科研就行了,教学不做也没关系。这个认识应该说对青年教师危害极大。因为作为教师的第一要务就是要站上讲台,能为学生上课。课都上不好的人其实严格意义上说肯定不是一个称职的教师。所以我觉得学校在这方面一定要在青年教师刚进校的时候就给他们说清楚。否则导致的后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年轻老师不会上课,整天被学生投诉。长期一来,如果大学里遇到的一半以上的教师都是教学水平很差,教学态度不认真,学生势必会对学校的印象很差,从而也会影响学校的声誉,进而影响学校以后的招生。对学校今后的生存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3.针对学校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建议学校把更多的一些机会留给年轻人。
     现在学校每年都有很多的科研教学项目在申请,青年教师由于自己的工作年限较短,教学和科研水平相对较弱,导致很多项目根本申请不到,极大影响青年教师的成长速度。所以建议学校以后在一些项目的申请上能够给予青年教师一定的倾斜,甚至可以设立一些校内的专门的青年项目。一个可以为青年教师更好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供更好的平台,另一方面也让青年教师更多的体验到学校对自己的关心,让青年教师更加稳定心思,热爱学校。
    以上是对我校青年教工的生活和工作现状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析,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