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做好“创争”活动 促进教学科研发展

发布时间:2011-11-15 作者:黄昌清, 董前民, 倪凯 来源:

      摘  要:高等学校开展“创争”活动,需要不断强化创建学习型组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以学习促进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提高到新的台阶和水平。
关键词:“创争”活动;学习型组织;知识型职工;高等学校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推动全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国在全国职工中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活动(以下简称“创争”活动)。    
      对于高等学校来说,需要深入开展“创争活动”,不断强化创建学习型组织,确立终身学习理念,有强烈的学习要求,结合工作实践学习,以学习促进工作,提高教职工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促进学校在教学和科研方面提高到新的台阶和水平。高校做好“创争”活动,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正确认识“创争”的现实意义
     围绕“更名大学”、“申博”的伟大目标,中国计量学院最近几年加大了人才引进的力度。而引进的人才中,青年教师占的比例非常大。例如,2006年度本校共引进师资133人(不含思政、实验教师),其中具有博士学位77人,博士研究生人数占引进专任教师总人数的57.9%,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由年初的17.2%上升到24.8%。2007年度新进教师9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68人,博士研究生人数占引进专任教师总人数的73.1%,专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比例又进一步上升到30.8%。2008年度新进专任教师57人,其中博士43人,博士后4人,博士研究生人数(含博士后)占引进专任教师总人数的82.5%。2009年度共新进(报到)专任教师56人,其中博士33人,博士后6人,博士研究生人数(含博士后)占引进专任教师总人数的69.6%。在今年引进的39位博士中,64%以上博士是从省外引进,引进人才的学缘、地缘结构都得到很大改善。而在新引进博士教师中,最近两三年刚毕业的博士占的比重非常大。最近几年,青年教师已经在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青年教师年龄相对较轻,教学和科研经验都相对较弱,因此,通过创建学习型组织,可以较快较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在高校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是用心实践“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大力推动“人才强校”战略目标的实施,而且也是实现教职工群众学习发展的迫切愿望,使之具备适应岗位变化要求和提高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需要。可以说,知识就是学校整体发展和教职工个人进步的决定性因素。“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是维护学校整体利益和对教职工最好的权益维护的具体体现[1]

二、主抓团队建设,创建学习型组织
      开展"创争"活动的总体目标是:倡导终身学习理念,提高职工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着力提高职工的创新能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社会环境,形成全员学习、全程学习、团队学习和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氛围和机制;努力建设各类学习型组织,为职工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和成才机会;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为各类人才不断涌现和充分发挥作用奠定坚实基础,努力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2]。
      因此,创建良好的学习型团队,是实现创争总体目标,争做知识型职工的前提和基础。光电学院最近加大人才引进力度,除了青年教师的引进外,还注重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的引进工作,这位创建学习型团队提高了人才保障。目前,我们在“创争”活动中,在学院内落实了2个研究小组形成创争“学习型团队“,抓好典型。分别形成了校聘教授田维坚和董新永为带头人的、根据研究方向形成的有机的学习型团队。在团队内部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和交流活动,促进成员的了解和交流,加强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团队成员定期组织学术研讨会,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掌握的研究动态;团队每年组织教授参加春游秋游活动,促进分院教师之间的进一步交流,缓解大家教学和科研等紧张压力,领略春和秋的气息;团队成员共同申报教学、科研以及实验室项目,通过项目的审批来较好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水平,同时提高成员的团队合作能力。在落实好典型创争研究小组的基础上,分院内部开展交流学习活动,总结经验,便于推广。

三、切实搞好职工培训,争做知识型教工
      为了努力做到知识型教工,需要学校和个人切实做好职工培训工作。为了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让青年教师尽快适应教师职业和教学工作,中国计量学院特别制定了《中国计量学院实施青年教师导师制的管理办法》文件,对新近教师一直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授担任新近青年教师的“教学”导师,指导青年教师的试讲、修改教案以及批改作业等。青年教师培养期满,由导师和学院组织鉴定并考核,考核合格的青年教师方能担任主讲教师,对考核不合格的青年教师,延长培养期或按学校规定调离教师岗位。对于青年教师,特别是青年博士教师,一定要珍惜并认真对待这种难得的岗前教学培训工作。通过试讲和修改教案等辅助教学工作的锻炼,找出自己的不足和与其他老师的差距,从而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3]。
      我们学校和各个分院还经常组织教学观摩活动,让一些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讲课,其他老师观摩、学习和讨论。由于一些学历较低的研究生甚至本科生,他们有着多年的丰富教学经验积累,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上明显更甚一筹,往往成为这种观摩活动的“主角”(主讲者)。有些青年博士教师难以放下“面子”和“架子”,虚心向人学习。其实,孔子早就强调“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韩愈在《师说》中也提到“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因此,我们要坚决撇开“博士”学位给我们带来的制约,积极参加教学比赛和教学观摩活动,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另外,青年博士教师也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学习班、培训班和研讨会。各种各种的教学活动可以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学指导、学术交流和信息沟通的平台。加强继续教学培训工作,以此提高青年教师自身素质,开阔眼界,更新教育观念,为更有效地开展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做好“创争”活动,切实避免思想误区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可以促进教工的学习进取,促进职工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和学校的创新发展。但是,在“创争”活动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中某些思想认识上的误区,影响着“创争”活动的深入持久开展[4]。主要表现在:首先,认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和精力组织开展“创争”活动。觉得开展“创争”活动是脱离实际另搞一套、增加自身负担的空洞说教。这是错误的思想认识在“创争”活动中的突出反映。存在这种思想认识的人, 自己就没有弄明白创建学习型组织的真正意义和目的, 更不清楚创建学习型组织与教学科研工作的关系。其次,“创争”活动要求的是团队学习和全员学习,有些人却错误地认为,教学和科研活动主要是个人的活动,忽略了团队合作和交流的重要性,在“创争”活动过程中脱离集体和团队。再次,小有成效即想停步,缺乏持之以恒、以一贯之的奋进精神。认为自己已经建成了学习型组织,没有必要再下大力气了;这是见效即安、骄傲自满情绪对“创争”活动曲解的反映。“创争”活动是一项只有开端、没有终点的职工素质工程, 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朝夕之功,贵在坚持、贵在持久,只有在长期的创建过程中才能见到实效。

 

参考文献:

[1] 赵清. 创建学习型组织,提升知识型理念[J]. 工会论坛, 2006, 12(1): 42

[2] 关于印发《关于开展全国“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3] 黄昌清,田维坚,冯桂兰,楼俊. 青年博士教师协调好教学与科研关系的思考[J]. 科技信息,2009, 12: 9

[4] 李顺义. 深化“创争”活动必须走出思想误区[J]. 政工园地, 2009, 8: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