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头累累柿子黄,丹山赤水深秋行——图书馆分工会柿林村秋游记

发布时间:2021-11-02 作者:杨芳 来源:

       “墙头累累柿子黄,人家秋收争登场”。今年的秋天特别短暂,在丹桂飘香、金风送爽的深秋时节,我们趁着难得的好天气,满怀着好心情,驱车前往以余姚四明山国家4A级景区——丹山赤水景区为依托的柿林村,寻觅丰收的喜悦。

       车子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盘行了40多分钟后,四面环山、翠竹满坡的柿林村映入眼帘。这里山水秀丽,原始古朴,山居原貌保持完好。全村只有沈氏一姓,据族谱记载,沈氏始祖是周文王的第十子,受封于沈地,遂以封地为姓,其后裔来此隐居。村中有一古井,井水清澈纯净,冬暖夏凉,是全村人的饮用水源。故有“一村一姓一家人,一口古井饮一村”之说。

       老师们漫步在古村的青石板路上,眼前的房屋由石块垒成,斑驳的石墙上长出了青苔,生出了杂草,似是无声地述说着悠悠流逝的时光。村中最多为柿子树,村里村外,房前屋后,到处都是,柿子树有的参天合抱,树龄达三百年以上。“吊红”柿子是柿林村的传统名果,以果色艳丽、肉质柔软而闻名,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每年入秋后,开始逐渐成熟,由青转变成红色,悬吊在树上极为美观,故宁波一带称其为“吊红”。尤其是到了晚秋时节,村庄内外,山坡上下,红柿吊挂枝头,如一个个小红灯笼,特别的喜庆和吉祥!老师们纷纷拍照,想留住这难得一见的深秋美景。

       下午,我们驱车来到了位于四明湖畔的省级历史文化明村——梁弄镇横坎头村,抗日战争时期,以余姚梁弄为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著名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根据地领导机关“中共浙东区委员会”的所在地就位于此。老师们怀着景仰的心情,参观了浙东区党委、浙东行政公署等革命旧址,通过丰富而详实的历史资料、实物和图片展示,完整地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浙东革命根据地在政治、军事、文化及政权建设等方面的历史足迹。

       夕阳西下,是返家的时候了,老师们提着软糯鲜香的梁弄大糕和玲珑剔透的柿子,满载而归,返璞归真的柿林村之行令人流连忘返!